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學校簡介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 “港大(HKU)”,是一所位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奠基於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註冊成立,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機構。建校初期,香港大學規模極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開學,到1916年12月舉行首次畢業典禮,僅有23名畢業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香港大學一度處於癱瘓狀態,1941年教學全面中止;1948年4月9日複校後,秩序重建與結構轉型並舉,學校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重點科目
建築學、文學、經濟及工商管理、牙醫學、教育學、工程學、法律學、醫學、理學、社會科學
熱門科目
醫學、法律、牙科
地理位置
香港島薄扶林道東,交通方便。
學校歷史
香港大學是香港第一所大學,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醫書院及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校合併而成,於1911年在香港島正式創立;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為香港西醫書院首屆畢業生。
當時西方列強爭相在中國成立大學,時任港督盧押認為英國同樣需要在香港設立一所大學,一為與其他列強競爭,二來讓中國人(尤其是香港人)認同英國的價值觀,抗衡其他列強文化理念,便於英國向華南拓展勢力、鞏固其在整個香港的統轄管治。而清政府兩廣總督和省港工商界亦覺得成立大學有助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科技,使中國自強,遂默許並予以支持。恰又逢當時太古集團轄下的一艘貨船發生工業意外事故,導致多名中國船員傷亡,管理層急欲修補公司形象,便一同捐款資助成立港大。
校園環境
香港大學校園本部坐落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道以東、般鹹道以南、羅便臣道以西、龍虎山以北;牙醫學院及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位于西營盤的菲臘牙科醫院內。另有位於新界的嘉道理農業研究所及香港石澳鶴咀的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
學校特色
緣於殖民地的特殊性,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始終採用英語教學,其學術研究多可與歐美無縫對接、良性互動,也得益於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以醫學、商科、人文、政法等領域見長的香港大學都是中國高等教育界一面獨特的旗幟,享譽亞洲乃至世界。
院系設置
香港大學共有11個學院:建築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李嘉誠醫學院、理學院、社會學院、教育學院及研究學院,及多個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開設本科、碩士、博士及研究生文憑課程。
教學特色
香港大學的本科教育以”全人教育”為理念,以培養“未來領袖”為目標,希望同學成為“世界公民”。課堂內,多元化的學習模式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和整合資訊能力;課堂外,港大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與海外交流、服務社群,更支援學生開展自己的服務學習計畫。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2015年港大的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7%,連續八年香港最高。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學校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書院聯邦制大學建制,為世界大學聯盟成員、亞洲首家國際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成員、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創始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英聯邦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資訊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資訊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並在這些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
香港中文大學由三所中文專上學院(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於1963年合併組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86年,全面檢討課程結構,改用學分制,並加強通識教育;2013年,中大金禧校慶。
香港中文大學的創立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近五百年來隻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鐵律,是20世紀亞洲地區“非殖民化”的表徵之一。中大的出現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了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作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和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陣地,中大先後聚集了錢穆、唐君毅、牟宗三、林語堂、勞思光、胡秀英、劉殿爵、高錕、楊振寧、莫里斯、饒宗頤、餘光中等一大批學術巨匠,培養了以史學家余英時、數學家丘成桐、銀行家鄭海泉等為代表的各界傑出人才。
重點科目
國學、社會科學
地理位置
香港中文大學坐落於沙田新市鎮以北的馬料水,面臨吐露港。九廣東鐵的大學站即緊接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占地共一百三十四公頃,包括超過一百三十座樓宇,是香港擁有校園面積最大的大學。此外,醫學院除了基本醫學大樓設於本部外,主要教學實習皆集中在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的沙田威爾士親王醫院。
學校歷史
香港中文大學由三所中文專上學院(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於1963年合併組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86年,全面檢討課程結構,改用學分制,並加強通識教育;2013年,中大金禧校慶。
校園環境
學校面臨吐露港,依山傍海,樹木鳥類繁多,人文氣息濃郁,被譽為亞洲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
學校特色
作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和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陣地,中大先後聚集了錢穆、唐君毅、牟宗三、林語堂、勞思光、劉殿爵、饒宗頤、餘光中、楊振寧、高錕等一大批學術巨匠,培養了以史學家余英時、數學家丘成桐、銀行家鄭海泉等為代表的各界傑出人才。
院系設置
根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8個學院: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和社會科學院,開設多個主修、副修和雙學位學士課程。
教學特色
書院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機會,與正規課程相輔相成,旨在培養學生的人際關係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學生更可善用獎學金和經濟援助計畫發揮個人成長的潛力。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學校簡介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成立於1937年,是一所坐落於香港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成立於1937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香港理工大學擁有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人文及創意學院、建築及環境學院等多個學院。在201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理工大學名列第116位。
熱門專業
會計學、工程、建築
地理位置
香港理工大學位於九龍紅磡。
學校歷史
香港理工大學前身為“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于1937年成立,其時校址為灣仔活道。於1947年,改為“香港工業專門學院”(1970年代亦稱“香港工業學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讀課程。1957年,學院遷到紅磡現址。
1972年8月1日,“香港理工學院”成立,開辦技術與實用科目的文憑與高級文憑課程。為當時的中學畢業生,提供升讀兩間主流大學以外的出路。
1983年,香港理工學院獲批准開辦首批共5個學士學位課程.
1986年,香港理工學院首屆哲學碩士生入學.
1989年,香港理工學院獲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批准開辦首屆哲學博士課程.
1993年,香港理工學院獲得自我評審資格.
1994年11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學條例》經立法局通過及刊憲後實行.“香港理工學院”正式升格為“香港理工大學”。
1999年7月,成立專業進修學院(The Schoo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xecutive Development, SPEED),為成年人提供專業進修課程。
2000年8月,成立香港網上學府(HKCyberU),為香港首間的網上學府,提供遙距的網上學習課程。
2002年,成立香港專上學院(The Hong Kong Community College, HKCC),營辦副學士課程,並於9月正式上課。同年10月2日有11,273位大學的師生、校友于香港大球場共同打破了當時的健力士世界人浪彩虹紀錄。這亦是為慶祝學校65周年的活動,以及為兒童癌症基金會和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籌款。該記錄後來在2004年被菲律賓理工大學所取代。
2002年9月,位於紅磡紅荔道的香港理工大學學生宿舍啟用,為大學全日制學生提供舍堂教育。
2004年1月展開第7期及第8期校園發展計畫。
2005年9月第7期發展計畫大部份完工,Y座亦開始啟用,並於2006年4月出售命名權,並命名為“李兆基樓”。
2006年起學校每年招收約200名中國內地學生。
2007年9月,10,000多名理大師生、校友、童軍在小西灣運動場砌出世界上最大的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打破健力氏世界紀錄,以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十周年暨香港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
2008年4月,唐偉章將于2009年元旦接替潘宗光任理大校長。
2009年元旦,唐偉章就任理大校長。
校園環境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堅持民主、公平的原則,代表全日制本科學生的利益。學生會雖是獨立的組織,但它的代表出席大學各委員會的會議,參與管理大學事務。
學生會舉辦各種體育、娛樂、學術、社會和文化活動。其中有影響、受歡迎的活動有迎新營、水運會、陸運會等。學生可在學生會的福利合作社複印文件、購買文具。學生每年繳交會費,即可成為學生會成員。
學校特色
學校成立於1937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香港8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縮寫NUS)
學校簡介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縮寫NUS)是一所大型公立綜合性大學,主校區位於新加坡肯特崗(Kent Ridge),成立於1905年,QS世界排名第11,新加坡排名第1,亞洲排名第1。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是一所成立於1905年的海峽殖民地醫學學校,現主要有3個校區,主校區位於新加坡西南部市郊的肯特崗,另有兩個校區,其一位於原武吉知馬前教育學院院址,另一校區位于烏節路,系2007年與杜克大學合辦的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學院。
重點科目
商學院、IT、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生物醫學、MBA
熱門科目
生物工程、建築
地理位置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位於肯特崗下段,位於新加坡西南部,離市中心12公里,距東郊樟宜機場30分鐘車程。校園北界是亞逸拉惹高速公路(Ayer Rajah Expressway (AYE)),南界為巴西班讓路(Pasir Panjang Rd),西臨金文泰路(Clementi Rd),東瀕南波那維斯達路(South Buona Vista Rd)。校區被肯特崗大致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為學區,行政樓,和康樂設施;後部主要是研究所和學生公寓。校區毗鄰新加坡科學園(Singapore Science Park)和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科研條件十分便利。校區南臨巴西班讓集裝箱港口,可以俯瞰港區風光。
學校歷史
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於1905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且最賦聲望的大學, 也是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國大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設立的英皇愛德華七世醫學院和1927年設立的萊佛士學院。這兩所學院於1949年合併為馬來亞大學,並在1962年改名為新加坡大學。1980年8月,新加坡大學和1956年成立的南洋大學正式合併成立新加坡國立大學。大學擁有11個提供本科和研究生學位課程的學院、1700名博士、博士後專家與學者和500名研究人員。
校園環境
坐落在新加坡本島西南部的肯特崗(Kent Ridge),校園 面積有150公頃,建築物的佈局依山的走勢而設。校園與多個科技園區為鄰,如新加坡科學園I 和II,啟奧生物醫藥研究園和啟匯資訊傳媒園等。
學校特色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簡稱國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頂尖大學,為東亞AACSB認證成員、東亞EQUIS認證成員、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Universitas 21 大學聯盟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在工程、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院系設置
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國大商學院、電腦/電腦學院、牙科學院、設計與環境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楊潞齡醫學院、楊秀桃音樂學院 、理學院
教學特色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教學語言是英文,並採用英美式的通才教育。她採用了學分制和投標選課制,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選課搭配的指導。